会议专题

安徽庐枞盆地的岩浆作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庐枞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的北缘,郯庐断裂带的南侧,接近华北与扬子板块的拼合带。庐枞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以铁矿化为特色,并伴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化的矿化集中区(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该盆地主要由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构成,其直接基底主要为中上三叠统东马鞍山组、铜头尖组、拉梨尖组的碎屑岩、膏岩层,以及中下侏罗统磨山组、罗岭组的陆相碎屑沉积建造(任启江等,1991),也有观点(汤加富等,2003)认为该区存在由新元古代以前的变质杂岩(相当于大别杂岩、阚集杂岩)所组成的变质基底,新元古代-中三叠世末盖层系列组成褶皱基底,印支期存在两期褶皱变形,印支早期为垂直于现今构造带方向的NWW向紧密平卧褶皱,印支主期为NNENE向线形褶皱。本文论述了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以及矿床类型及其与岩浆岩的关系。

安徽庐枞盆地 岩浆作用 成矿原因 岩浆岩 地球化学特征

周涛发 袁峰 范裕 陆三明 David Cooke Sebastien Meffre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CODES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Ore Deposits,University of Tasmania,Private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安徽省地质调查与环境中心,合肥 230009 CODES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Ore Deposits,University of Tasmania,Private Bag 79,Hobart,Australia

国内会议

2007”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暨化学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武汉

中文

308-310

2007-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