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型NMR测井评价刚果稠油储层
湖泊(lake)油田位于刚果盆地,含有多个从阿尔必纪到森诺曼纪的油层,岩性为碳酸盐岩和砂岩的混合岩性。本项课题研究的R1储层是在三角洲沉积和湖滨沉积过渡的滨海地区。在该油田实施开发之前,要尽可能采集所有的资料,以便认识R1储层的流体性质和油水界面,减少原油粘度不确定性。根据同一地层的其它几个储层的推定表明,R1储层的原油是粘度为几百毫帕·秒的稠油。在三口井的钻井期间,全部测量了压力和进行岩心采样,包括在第一口井进行取心和第二口井进行核磁共振测井。 本项研究中,我们使用核磁共振测井的连续流体评价测量资料,同步采集T2,T1和扩散D谱。为消除近井眼的影响和检测侵入效应,核磁共振仪器在深入地层1.5in、2.7in和4in处采集数据。对1#井的岩心进行标准岩石物理分析,对三口井的样品进行了热力学研究,用以对比和确认2#井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单独由核磁共振信息确定油水界面。用不同探测深度的NMR测井曲线可以识别具有不同渗透率的不同地层(对应于不同的地质单元),消除单一探测深度曲线解释造成的不确定性。运用常规粘度一弛豫变换关系,用弛豫谱初步估算了原油粘度。由于含焦油的稠油弛豫时间太快,核磁共振仪器不能探测到它。漏测的组分可以用一种新技术来复原,该技术要假定束缚水体积可由核磁共振测井测得。 由于精确的短T2测量数据对于稠油粘度确定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一种新的核磁共振多脉冲(mul-tibursts)反演技术。通常用浅探测核磁共振测井的束缚流体数据补充深探测核磁共振曲线数据,难点在于如何转换有多探测深度的多个磁场梯度的综合核磁共振数据集。 这个研究有助于(1)通过避免无效采样,增加施工效率。(2)若有可能,为R1储层建立一个专门的弛豫一粘度转换关系。(3)更准确地划分流体界面。(4)降低油藏流体特性的不确定性。(5)为该复杂储层未来开发做决策。
稠油储层 流体评价 储层评价 核磁共振 磁测井 磁场梯度
Chanh Cao Minh 翟营莉 闵家华
辽河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 胜利石油管理局
国内会议
中国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射孔分会2007年射孔新技术研讨会
广西北海
中文
32-38
2007-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