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病毒SA14-14-2减毒疫苗株的生物学和基因稳定性研究
目的:研究乙脑病毒SA14-14-2减毒疫苗株在实验室传代过程中的生物学和基因稳定性,为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以及疫苗生产控制病毒的有效代次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将SA14-14-2减毒株在原代地鼠肾细胞(PHKC)上自第7代连续传至第22代,观察早代次病毒(PHKC8代)和高代次病毒(PHKC22代)的全基因组,以及中间代次病毒(PHKC12代和17代)的结构蛋白基因,与基因库乙脑病毒SA14-14-2株(D90195)比较。并对各代次病毒的培养特性、病毒滴度、蚀斑形态和四个代次病毒(第8、12、17、22代)的小鼠神经系统毒力和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 结果: E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PHKC8代与D90195完全一致;而PHKCl2代、17代和22代出现单个碱基(第2142或2143位)突变,导致B389氨基酸改变(D→N),但并不是回复性突变。四个代次病毒的PrM-C区结构蛋白基因均未发生变化。PHKC8、22代病毒的其它核苷酸突变发生在基因组非结构蛋白区和3”端非编码区;全序列测定结果与D90195比较,仅发现78核苷酸不同,导致34个氨基酸的差异,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93%和99.88%,并且以上突变不存在于明确的相关减毒位点上。四个代次病毒在BHK21细胞上形成的蚀斑形态一致;小鼠脑内的致病力未发生变化,经乳鼠脑内增殖1代后,显示第22代病毒的脑内致病力有所升高;各代病毒免疫小鼠后对P3强毒攻击都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 结论: SA14-14-2减毒株在PHKC上连续传递15代仍保持高度的生物学和基因稳定性,疫苗生产控制病毒传代水平在10代以内更理想安全。
乙型脑炎病毒 减毒活疫苗 SA14-14-2株 基因组 稳定性分析 生物学 生物制品
许乐燕 徐闻青 徐帆洪 王兵 张秀娟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20005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03-107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