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毒素无毒变异体CRM197的表达及作为结合疫苗蛋白载体的初步应用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对CRM197进行克隆表达,探索是否可以得到能够产生重组CRM197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考察重组CRM197作为蛋白载体是否具有可行性,增加我国结合疫苗的载体类型。 方法: 提取白喉棒状杆菌C7/β197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运用PCR技术扩增crml97基因。构建PCR 2.1-TOPO/crm197重组克隆质粒,双酶切鉴定后,筛选阳性克隆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然后将序列正确的crm197基因克隆人表达载体pET28a中,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C诱导表达,采用金属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重组目的蛋白,免疫印迹法对重组CRM197进行鉴定。重组CRM197的初步应用:用溴化氰活化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AMP),以ADH作为连接剂,以重组CRM197为蛋白载体,在EDAC的作用下制备GAMP-rCRM197结合物;结合物经凝胶过滤层析纯化,产物进行理化性质检测。然后将 GAMP、GAMP+rCRM197混合物和GAMP-rCRM197结合物分别经皮下免疫接种Balb/c小鼠(18~20g),免疫剂量为2.5μg多糖/只。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中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特异的IgG抗体,对结合物的免疫原性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 重组CRM197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占全菌体蛋白的25%左右,经纯化后重组CRM197纯度达到95%以上,免疫印迹法证明重组CRM197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将重组CRM197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偶联制备了GAMP-rCRM197结合物,对结合物的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证明结合物中的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重复接种产生了免疫增强效应,初步说明重组CRM197起到了载体蛋白的作用。 结论: 本课题初步达到了研究目的,说明以重组CRM197作为蛋白载体具有可行性,为以重组CRM197为蛋白载体制备其他结合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CRM197 白喉毒素 蛋白载体 结合疫苗 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 PCR扩增 基因测序 生物制品
王春娥 叶强 李凤祥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1-46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