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痉挛型构音障碍脑瘫患者不同发音部位的辅音发音特点的研究

目的:探讨痉挛型构音障碍的脑瘫患者辅音发音的特点,为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检测法中的构音检测部分作为检测量表,对存在痉挛型构音障碍的脑瘫患者(28人)进行检测,同时使用Cool edit pro录音软件进行录音,由暨南大学中文系语音实验室语言专家组成的听音小组进行专家辨音,参照实验语音学语音判断标准,Praat语音分析软件分析患者的发音情况,计算21个辅音的各类错误发音的错误率,分析错误发音方式的构成比,总结错误发音特点。 结果: 1.按照发音部位分类,痉挛型构音障碍的脑瘫患者辅音错误发音分为六类,类型及其错误率分别为:舌尖前音71.43%,舌尖后音71.43%,舌面音53.57%。 2.按照错误方式分类,痉挛型构音障碍的脑瘫患者辅音错误发音有替代、省略、歪曲三类,错误辅音构成比分别为67.68%、22.22%和10.10%。 结论: 1.按照发音部位分类,痉挛型构音障碍的脑瘫患者辅音错误率以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为最高,唇音最低. 2.痉挛型构音障碍的脑瘫患者辅音错误方式的构成比以替代错误最高。

痉挛型构音障碍 语音分析 脑瘫患者 发音特点

杜志宏 陈卓铭 杨思渊 麦坚凝

广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510120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语言障碍中心,广州,510632

国内会议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

广州

中文

170-177

2007-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