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巧用乡土科普资源,培养孩子生活实践中的科学探究能力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探究性学习.要求打破传统的国家统一管理课程的模式,充分利用各地的教育资源,突现地方教育的特色.与此同时要求教师有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本文主要介绍在乡土科普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在学生实际生活实践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思考角度,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到深化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从三个方面的乡土科普资源应用实例中讲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三个乡土科普资源应用实例分别是;①对乡土环境的调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②对乡土花卉的培育,培养学生探究的一般过程;③对乡土特产的深入了解,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乡土科普资源应用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在辅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总结出乡土科普资源开发的价值: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的能动的学习品质,实践与探究能力和爱乡爱国的情感;②有利于转变教师的角色地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整体素质;③丰富课程内容,有利于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技的教学活动,增添教学活力。利用乡土科普资源时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①目标性原则;②经济有效原则;③适宜性原则:④和谐性原则.由于乡土科普资源给予学生的学习方向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故性的,它以其贴合实际、生动存趣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培养能力,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数科书所无法代替的。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促进课程资源的优化和丰富,并使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地方,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

新课程改革 乡土科普资源 课程资源 生活实践 探究能力

张丽霞

广东省从化市第七中学,广东省从化市,510900

国内会议

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

武汉

中文

144-147

2007-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