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形势下”黄委三站”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以黄委会绥德站为例

黄委会绥德站、天水站、西峰站(以下称”三站”)历来是黄河流域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多年来,”三站”坚持走科研、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之路,在水土流失规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针、治理模式、措施配置体系和持单项措施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坝系建设、原型观测等已成为全国示范和推广的典型,同时,研究出一大批水土保持关键技术及实用技术,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当地生产与经济,减少入黄泥沙,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治理做出突出贡献,有力推地动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为人民治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水保界识有之士公认的,也是有目共睹的。但近十多年来,由于”三站”的事业费严重不足,科研项目少且经费少,再加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不键全、不规范,造成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难,事业发展举步艰难,限入困境,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委、局等领导和”三站”自身都极力寻找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本文介绍了绥德站55年来的科研成就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总体思路和”十一五”期间总体发展思路。

水土保持 可持续发展 黄委三站 发展模式 黄河流域

王建荣 王晓 李海潮 刘立峰 王彩琴

黄委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陕西绥德,718000

国内会议

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

武汉

中文

168-173

2007-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