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心脏心包细粒、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学诊断

包虫病为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遍布全球.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北五省区和西藏、内蒙古自治区.依其感染后寄生宿主临床病理的不同,分为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状棘球蚴病。据我院4486例包虫病统计,泡状棘球病只占1.76%,远较细粒棘球蚴病低.泡状棘球蚴依其传染途径以肝脏占绝大多数,尚无心脏心包病例。本组9例心脏心包包虫病,8例为细粒棘球绦虫感染,1例为泡状棘球绦虫感染,后者实属罕见。7例均经心脏B超、X线检查,CT检查1例,ECT1例,MR2例,仅X线检查者1例,故B超、X线检查可视为本病首选检查。B超可表现囊肿位置分布、大小数目特点及心脏受压变形增大,室中隔有无病灶和瓣膜功能状况等,还可反映囊肿变性、破裂感染、钙化等。X线检查可见心脏单发或多发突出心影外肿块阴影,边缘光滑,囊壁钙化呈弧线状,并致心脏轮廓变形,透视和记波摄影下可见搏动减弱、消失或异常,常规X线检查往往先于超声检查发现本病。本组7例经手术证实,例8依据长期居住生活于本病好发的牧区,职业为牧民,同牛、羊、犬等动物均有直接接触史,包虫三项试验,心脏B超、心脏心包徒及多发性囊性肿物,X线检查心脏两缘见突出于心脏外的单发或多发性肿块、心脏变形等临床诊断.例9依据CT小囊泡征和小圈状钙化聚集,浸润生长囊肿特征,结合肝脏相同CT所见,包虫试验阳性,患者有动物接触史确诊,抗包虫药物治疗病灶缩小证实后在外院手术治疗。

包虫病 心脏心包细粒 泡状棘球蚴病 影像诊断 临床病理 X线检查 B超表现 抗包虫药物治疗

孙绪荣

830054,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放射科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临床放射学学术会议

厦门

中文

49-50

2000-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