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养生的理论基础
一个人可能一生不打针,不吃药,但是,每天都必须吃饭.食疗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就有”医食同源”,”药食同宗”之说。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已有”食医”的分科.他们把食医列为四医之首,专为帝王配膳。秦代以后,历代皇宫都设有专营食疗养生的太医. 中医抗癌食疗,是在传统食物疗法的基础上,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将某些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食物与某些中药相配伍,并采用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制作那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食品,应用于肿瘤临床,因而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抗癌食物疗法。 掌握阴阳变化规律,围绕调理阴阳进行食疗养生活动,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乃是传统营养学理论核心所在。对饮食的宜与忌,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的,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 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的性能都具有同一的形、色、气、味、质等特性。中药和食物,某些属性,特别是补益或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本来相通,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辩证施膳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证”是施膳的前提,”施膳”以”证”为依据,证同治同,证异治异。
食疗养生 辨证施膳 中医养生 抗癌食物疗法
于永 吴煜
北京丰台中山医院中医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4-186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