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羽病研究进展
赤羽病(也称阿卡班病)是由阿卡班病毒(Akabanevirus,AKV)引起牛、羊等动物流产、死产、死胎、胎儿畸形、以及先天性关节弯曲一积水性无脑综合征(简称AH综合征)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上世纪30年代,该病在澳大利亚羊群中首次暴发,但到1961年才在日本群马县赤羽村的畜舍内采集的金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中首次分离到病毒.此后澳大利亚、肯尼亚、以色列等国家也相继分离到病毒,阿卡班病毒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广大地区.我国许多省也流行本病,该病的暴发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阿卡班病毒属于布尼病毒科(Bunyaviridae)布尼病毒属辛布(simbu)病毒血清群的一个亚群,为单股负链RNA病毒.毒粒子呈球形,外有囊膜和纤突,分子量300~400×106.基因组由大(L)、中(M)、小(S)3个RNA片断构成。S RNA编码核衣壳蛋白(N)和非结构蛋白(NSs),S RNA核苷酸序列和N蛋白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具有群特异性。M RNA编码两种囊膜糖蛋白(G1和G2),具有型特异性,分别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此外M RNA还编码一种或多种非结构蛋白(NSm)。L RNA编码聚合酶,能够催化病毒RNA转录生成mRNA.AKV可多种细胞培均易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本病主要通过蚊和库蠓吸血传播,多感染孕期的牛和羊,在蚊蠓滋生猖獗的季节和地区流行。感染动物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AKV的细胞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妊娠母畜感染AKV后随血流增殖,随后引起胎儿关节弯曲、积水性无脑、脑穿通、脑过小、脑水肿、脑脊髓炎.在迄今分离到的阿卡班病毒株中,只有一种血清型存在。此病爆发范围广,应及时发现并处理.目前根据其抗原性主要的检测方法有:琼脂凝胶扩散沉淀试验(ADIG),血凝抑制试验(HI),微量血清中和试验(SN),间接荧光抗体法(IFNT)和多种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根据其核蛋白基因S RNA的高度保守性可对其进行PCR检测,主要有RT-PCR,巢式PCR,多重反转录荧光PCR.本病现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可利用小干扰RNA可阻断病毒的复制来治疗此病。目前主要使用疫苗有活苗和灭活苗两种.加强进出口检疫防止病原传入,改善环境卫生彻底消灭吸血昆虫及其孽生地,制定计划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三项有效措施.
赤羽病 虫媒传染病 检测方法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范晴 花群义 段纲 江海天 孙洪正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昆明,650201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518001 云南大学,昆明,650221
国内会议
江西井冈山
中文
107-111
2007-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