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脊椎相关疾病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脊椎病和脊椎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及脊椎错位的解剖学因素。 方法:在16具成人尸体上,在椎间联结完整和人工破坏的情况下,分别观察颈椎各向运动时的错位情况及错位对相关组织的影响。 结果:正常情况下神经根走行于椎间孔内,其周围有脂肪、血管和纤维膈,脊椎的运动不会压迫到神经根,但当椎周软组织及椎间联结破坏后,脊椎旋转运动大于30.时可致椎间关节错位:屈颈时上下关节突沿矢状面上下、前后移动而错位,椎间孔横径缩小且趋向于肾形;伸颈时上下关节突聚合,椎间孔横径、纵径均缩小,造成椎间孔变形变窄.椎间孔变窄达1/3时,神经根受到刺激;当椎间孔变窄到1/2时,神经根则受到压迫.脊椎侧屈大于30.时,钩椎关节发生向侧方移位-侧摆式错位,椎体凸向一侧而另一侧凹陷,使两侧的椎动静脉受到牵拉或压迫;钩椎关节错位又可引起后关节的错位而出现临床症状。脊椎前后伸屈时可造成前后滑脱式错位,滑脱错位超过2-3 mm时,可使已有椎管狭窄的脊髓受到刺激或压迫. 结论:在已有损伤、退变的脊椎运动时可引起错位,错位是引起脊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为临床治疗脊椎相关疾病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脊椎病 脊椎错位 发病机制 解剖学 临床治疗

段俊峰 龙层花 王廷臣 廖军锋 钟立军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510010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全军康复与理疗学术大会

北京

中文

474-476

2007-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