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的修复作用及临床意义
目的:以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实验模型为对象,通过针刀干预对兔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PGF1α)、5-羟色胺(5-HT)、血小板计数(PLT)等的影响,探讨针刀的修复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将实验兔24只随机投币法分为针刀治疗组、阻滞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n=6),于造模后10,15,25,30d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于30d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针刀组10,15,25,30d测TXB2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测PGF1 α、TXB2/PGF1 α比值与模型组比较:P<0.01,ta=3.91,tb=3.87, tc=3.78,td=3.79, tf=3.98, tg=3.76.,5-HT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tp=4.14,tr=3.98, tv=3.73, ts=3.81,tt=3.78;P<0.05,tq=2.46.组织形态学观察,针刀组的成纤维细胞排列成行,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原始瘢痕组织形成,组织修复能力强。 结论:针刀干预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具有良好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针刀干预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动物实验 组织修复 临床治疗
乔晋琳 王健瑞 路平 马广昊 林楠 顾群 刘凤桐 陈蕾
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康复理疗科,100037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外科,1007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26-431
2007-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