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GST-π、C-erbB2、P5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GST-π、C-erbB2、P5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2例乳腺癌组织GST、C-erbB2、P53、ER、PR的表达情况,并与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3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GST-π高表达率为32.83%,在≤45岁与>45岁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41%、37.14%,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P53(-)与P53(+)患者中高表达率分别为27.14%、41.35%,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C-erbB2、ER、PR、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对应的不同组别间GST-π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GST-π高表达可能与老年乳腺癌对化疗不敏感的特点有关,而与患者内分泌治疗敏感性关系不大.GST-π与P53可能存在协同表达的关系,P53调控GST-π表达可能是P53高表达患者对化疗不敏感的重要机制之一,而C-erbB2介导的乳腺癌化疗耐药与GST-π表达无关。GST-π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的预后关系不大.

乳腺癌 GST-π表达 内分泌治疗 免疫组化 淋巴结转移 C-erbB2表达 P53表达 ER表达 PR表达

陈前军 司徒红林 任黎萍 徐飚 关若丹 林毅

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广东,广州,510120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中医暨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

杭州

中文

375-377

2007-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