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介入治疗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OLT)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ITBL)的临床表现及转归,评价介入治疗的效果。 方法:8例OLT术后患者发生ITBL,采取胆道引流、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治疗,同时对狭窄肝动脉行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或保守处理. 结果:7例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弥漫性狭窄,伴胆泥淤积及胆道感染,其中2例发生肝功能衰竭;另外1例表现为胆道吻合口狭窄.介入治疗后8例胆道梗阻均缓解或解除,4例行PTA术患者生存/随访期12~29个月;另4例未行PTA术为5~23个月. 结论:OLT术后ITBL的特征表现为非吻合口弥漫性胆道狭窄,多有胆泥淤积,常伴胆道感染,易进展为肝功能衰竭;介入治疗有重要价值。

原位肝移植 术后并发症 缺血型胆道病变 介入治疗

单鸿 赵大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510630

国内会议

全国第七次外周血管病介入新技术研讨会

南京

中文

44-50

2007-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