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g/和/k/构音异常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目的:分析听障儿童/g/和/k/构音异常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 方法:通过对54例1岁半~9岁听障儿童/g/和/k/构音模式的统计分析,从产生/g/和/k/所需的口部运动、发音部位、发音方式等角度详细分析了造成/g/和/k/构音异常的原因,并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了一套系统、详细、有效、容易掌握的治疗策略、 结果:从听觉识别、口部运动、构音运动训练、构音重读治疗以及构音语音训练四个层次对/g/和/k/音位异常的矫治进行策略分析,并提供了具体方法的指导. 结论: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言语矫治师在进行构音异常矫治时必先进行原因分析,再进行科学系统治疗,这套治疗策略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听障儿童 口部运动 构音异常 发音部位 发音方式 治疗策略
卢红云 刘巧云 黄昭鸣 周红省
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专业,上海,200062 上海市小小虎幼稚园,上海,200443
国内会议
首届国际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350-353
2007-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