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直电极与弯电极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神经兴奋分布空间的比较

目的:比较Nucleus 24M型直电极人工耳蜗患者与Nucleus 24Contour型弯电极患者神经兴奋分布空间的宽度,评估电极类型和电极位置对于电极间刺激干扰程度的影响。 方法:18名人工耳蜗患儿分为两组,其中24M和24Contour患者各9名,年龄1.3岁~7.9岁.按照病因、患病时程、植入年龄、电极植入角度4个因素将两组患者进行配对.使用NRT3.1测试软件分别对每名患者的5、10、15三个电极进行ECAP测试.测试时,探测脉冲固定加在测试电极,掩蔽脉冲按顺序分别加到1至22号电极,得出一系列的ECAP波形,将ECAP波形幅度从最高降到70.7%所覆盖的电极范围定义为神经兴奋分布空间的宽度。针对电极类型、电极位置这两个因素对神经兴奋分布空间宽度的影响,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对三个电极位置上的兴奋空间宽度进行LSD-t检验. 结果:电极类型(P<0.001)、电极位置(P=0.002)对神经兴奋分布空间宽度有显著影响。弯电极的兴奋空间分布宽度在5号(P<0.001)、10号(P=0.004)、15号(P=0.008)三个电极位置(分别为2.7 mm、3.1 mm、4.7 mm)均明显窄于直电极组(分别为2.7 mm、3.1mm、4.7 mm)。5号(P=0.013)、10号(P=0.006)电极的分布空间均窄于15号电极,5号和10号电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773)。 结论:在耳蜗的底部和中部,Nucleus24 Contour预弯电极的电极间刺激干扰小于直电极,有助于提高患者中高频的电极分辨能力。

人工耳蜗植入 神经兴奋分布空间 电极类型 直电极 弯电极

冀飞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国内会议

首届国际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316-319

2007-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