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研究及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提高挽救成功率,减少致残及死亡. 资料和方法:全组男31例,女8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受损动脉造影,根据造影表现将其分为三类:Ⅰ.单纯动脉瘤;Ⅱ.单纯动静脉瘘;Ⅲ.动脉瘤伴动静脉瘘.同时在每一类中又分为A、B、C三型。介入治疗采用三种方式:①球囊导管经血管腔内阻断血流后再行手术-血管重建术(介入+手术);②覆膜支架植入术以取代血管再植术;③固体栓塞材料栓闭载瘤动脉,可取代动脉结扎手术. 结果:血管造影:单纯假性动脉瘤24例,其中A型12例,B型10例,C型2例。单纯动静脉瘘4例,其中A型1例,B型1例,C型2例。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11例,其中A型4例,B型1例,C型1例。全组共有42个假性动脉瘤,最小0.3cm*0.3cm,最大13cm*11cm.介入治疗:用球囊导管经血管腔内阻断血流后再行手术16例。用固体栓塞材料栓塞载瘤动脉22例。用覆膜支架置入1例。全组无并发症,无致残,无死亡. 结论:对主要动脉干或/和解剖结构复杂区域内的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的患者,一定要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部位及早治疗,用血管内介入的方式较手术创伤小、安全,血管复通快。这是提高挽救成功率、减少致残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魏崇健 乔英 闫小仿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430070
国内会议
拉萨
中文
106-110
2007-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