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6.4.17”亚洲沙尘暴期间沙尘颗粒的矿物组成及来源分析

2006年4月16日到17日出现了历年来罕见的沙尘暴事件,北京地区仅一天左右时间降尘量约达到33万吨.应用反轨迹图追踪沙尘来源主要是来自中国北方地区(内蒙古),并且发现此次沙尘暴是高空长距离传送大量粗沙尘颗粒,沙尘颗粒的粒径范围主要在26~33 μm.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本次沙尘暴的降尘样品,结果显示,石英和粘土矿物含量最高,分别达37.4%和32.9%,其次是斜长石(13.7%)、方解石(9.2%)、钾长石(3.4%)、白云石(2.4%)、角闪石(0.7%)和石膏(0.3%).通过与北京市不同类型沙尘样品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沙尘暴期间沙尘颗粒越细小,则石英/粘土比值就越小,这意味着沙尘暴期间沙尘颗粒输送过程中沉降量除了和粒径有关以外,还和沙尘颗粒的矿物类型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还发现,沙尘暴期间颗粒物的石膏含量和石膏/粘土比值要比非沙尘暴期间样品明显低,沙尘暴期间颗粒物中的白云石含量及白云石/粘土的比值亦明显低于正常春季降尘样品,这些特征可被用来评价大气颗粒物的外来源和本地源的贡献.亚洲沙尘暴颗粒物中的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这不同于非洲撒哈拉沙尘羽,后者的粘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为主,这将可能有助于示踪全球大气层中粘土矿物的来源.

亚洲沙尘暴 沙尘颗粒 矿物组分 X射线衍射 粘土矿物

邵龙义 李卫军 肖正辉 孙珍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成都

中文

95-101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