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联合腹腔序贯化疗的实验与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腹腔化疗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联合腹腔序贯化疗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实验用家兔腹腔内注入5-Fu 100mg/kg,分别于设定时间抽取门静脉,腹主动脉,外周静脉血,腹腔液,肝、肾组织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选择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临床确诊原发性肝癌病人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联合腹腔序贯化疗)和对照组(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每组各30人.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肝功能转氨酶,血清甲胎蛋白(AFP),肿瘤生长相关物质(TSGF)含量,肿瘤大小,并比较前后变化. 结果: 腹腔给药后药物在腹腔液中的浓度最高,其峰值浓度是外周静脉血中药物浓度的266.7倍,门静脉其次,约11.3倍,腹主动脉,外周静脉血浓度相仿,为最低.肝组织中药物峰值浓度是肾组织的10.6倍.给药240分钟后仍可见其组织中存在较高的药物浓度,递减缓慢,浓度恒定,维持时间长,门静脉中亦有相似趋势.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肿瘤大小变化,血白细胞计数,肝功能转氨酶变化上介入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甲胎蛋白(AFP)及肿瘤生长相关物质(TSGF)含量变化在介入治疗前后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联合腹腔序贯化疗安全、可靠.化疗药物腹腔给药后门静脉血中,腹腔液中药物浓度显著高于腹主动脉,外周静脉血;腹腔给药后,肝组织中药物浓度高于肾组织;药物在门静脉,组织中存在较高的药物浓度,递减缓慢,浓度恒定,维持时间长;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有效地控制了肿瘤的大小,序贯化疗亦有效地抑制了肿瘤的发展和(或)转移,两者间作用相互协同;序贯化疗不增加肿瘤病人的化疗毒副反应.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腹腔化疗 序贯化疗

高文斌 戚晓军 李震 吕明 刘阳 尹淑珍 刘伟 王平

大连市肿癌医院介入科 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心分析室

国内会议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第五届学术年会

上海

中文

551-555

200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