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7.22台风”海棠”倒槽远距离暴雨成因分析

2005年7月22日08时至23日08时,受5号台风”海棠”倒槽和西风槽弱冷空气共同影响,河南省东北部地区出现了区域性大暴雨天气.本文综合运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和加密气象资料,重点分析直接造成此次强降水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变化特征,以探讨台风倒槽大暴雨形成的原因.分析表明: (1)与台风倒槽相伴出现的强东南低空急流从西太平洋沿副高边沿西北上,成为这次大暴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条大尺度暖湿输送带,为大暴雨区提供了充沛的热量和水汽,同时也增强中纬度暴雨区的斜压不稳定. (2)中低层台风倒槽辐合线的存在和弱冷空气的中低层侵入增强了暴雨区的辐合和暖湿空气的抬升并大量凝结,形成暴雨. (3)强大稳定的副热带高压从黄海、渤海伸向华北南部,对西来降水系统起阻挡作用,使β中尺度暴雨云团移动缓慢,较长时间在河南东北部滞留、打转、发展而造成当地强降水. (4)暴雨落区位于200hPa高空急流右后方的α中尺度闭合反气旋下方的倒槽辐合线上强辐合区偏后侧,700hPa东南低空急流左前方. (5)卫星云图上,团状的、密实的强β中尺度对流复合系统的形成和维持是造成短时强暴雨的直接原因. (6)多普勒雷达图上,在有利的倒槽辐合线大尺度背景条件下,多条中尺度回波带的汇合使回波加强,暴雨增幅;径向速度图上,强降水的开始阶段,中低层风场零径向速度线呈现弓形,说明强降水的爆发主要以冷暖气流的辐合为主,强降水的持续阶段,零径向速度线呈现不规则”S”形和”S”形,说明强降水的持续离不开气流的辐合和暖湿气流向暴雨区的不断输送以及较大的垂直风切变;径向速度图上γ中尺度逆风区、辐合区与强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台风倒槽 低空急流 中尺度系统 天气雷达 卫星云图 暴雨

李改琴 梁海河 王运行 王树文 张春云 钟天华

河南省濮阳市气象局,457000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 河南省安阳市气象局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成都

中文

628-636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