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1997年8月至2001年1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别进行MVP方案、NP方案化疗,并比较MVP、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副作用及免疫功能变化. 方法:分别选择28例、22例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进行MVP、NP方案化疗,两组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晚期NSCLC,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MVP治疗组28例,平均年龄53岁,初治19例,复治9例,鳞癌15例,腺癌9例,其他4例;NP方案22例,平均年龄54.2岁,初治13例,复治9例,鳞癌12例,腺癌9例,其他1例,均为Ⅲb/Ⅳ期.进行MVP方案(丝裂霉素10mg,静脉推注,第1天;长春花碱酰胺,西艾克4mg静脉推注,第1天,第8天;顺铂40mg/m2日,静脉点滴第2-4天.21-28天为一周期,连用2周期为评定时间.)及NP方案(NVB,国产盖诺 25mg/m2,静脉快速滴入第1,8天;西艾克4mg,静脉推注第1,8,15天;顺铂40mg/m2,静脉滴入,第2-4天,配合水化.21-28天为一周期,连用2周期给予评价.)各两周期的化疗,分别比较疗效、免疫学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颗粒(AgNOR)面积、KPS评分及毒副反应评价. 结果:NP方案比MVP方案疗效明显提高:(1)有效率 MVP组46.2%,NP组63.6%;(2)细胞免疫学指标显示,NSCLC病人的CD3、CD4及CD4/CD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以MVP方案下降明显;(3)IAT技术测定AgNORs与细胞核面积比显示:两组化疗后较化疗前均下降(p<0.05),MVP方案下降显著,但两组间无统计学上差异;(4)KPS评分:治疗后均下降,以MVP方案下降显著,但p<0.05;(5)毒副反应,NP治疗组较MVP治疗组发生率及强度稍低,但统计学上无差异. 结论:NP方案疗效好,副作用无明显增强,优于MVP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 MVP方案 NP方案 化学疗法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变化
马学真 李海鹰 鞠芳 陈维刚
青岛医学院第二附院,肿瘤科,青岛,266042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院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351-354
200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