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生态卫生与人体健康

生态一词是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首先提出来的.现已发展成为含有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等数十个学科的生态学科体系.生态卫生(Ecological Sanitation)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准则,建设生态卫生设施,将无害化处理后的粪便,合理地加以资源化利用,从而达到健康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目的.由粪和尿组成的人粪便是优质的有机肥料,而且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利用粪便作肥料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粪便等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1993年调查,我国农村93.7%的粪便还仍作农肥,渔业养殖用0.5%,能源(沼气)用1.5%,不利用的为4.3%.但从卫生观点看,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甲型肝炎病毒、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和血吸虫卵、钩虫卵、蛔虫卵等.若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则会引起广泛环境污染,传播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与粪便有关的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占我国传染病总数的七成以上.我国是甲肝高度流行的国家,甲肝占肝炎病人总数的20%以上.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据报道,1988-1992年,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估计我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1亿,钩虫感染人数为1.94亿,鞭虫感染人数为2.12亿,感染血吸虫者87万.因此,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对预防和控制疾病是有特别重要意义.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方法主要有高温堆肥法、三格化粪池处理和厌氧发酵法等.我国于1987年颁布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使粪便处理逐步走向标准轨道.在长期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推广了多种符合生态卫生要求的厕所,即三格化粪池厕所、双瓮漏斗式厕所、三联式沼气池厕所、粪尿分集式生态厕所和双坑交替式厕所等.对今后生态卫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卫生意识,在中国生态学会内组建生态卫生学会,促进生态卫生发展;2.研制和颁布《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把粪尿分集式生态厕所列入标准之中,以加大推广力度;3.加强与环保、农业部门的合作,把生态卫生、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取得最佳效益。

生态卫生 人体健康 粪便无害化处理 高温堆肥法 三格化粪池 厌氧发酵法 生态环境 户厕卫生标准

潘顺昌 王俊起 孙凤英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

国内会议

首届国际生态卫生科学大会

南宁

中文

10

2001-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