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勘探启示

古生界碳酸盐岩是塔北地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储层主要有表生岩溶型、深埋溶蚀型和裂缝型3种成因类型.表生岩溶型储层受控于古表生岩溶作用,主要发育于地表或近地表低温氧化大气水条件下,发育时期有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部分地区还存在印支期岩溶,不同时期岩溶作用发育的范围不同.深埋溶蚀作用是深部溶蚀性流体在热对流驱动下,沿着断裂和裂缝、不整合、缝合线和微裂缝对碳酸盐岩进行溶蚀改造.裂缝型储层以构造裂缝型与风化裂缝型为主,其发育主要受断裂的性质、产状、期次和组合关系,及变形岩石地层的岩性和岩溶洞穴分布等因素所控制.塔北地区碳酸盐岩领域勘探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地区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勘探对象上,应突出大型岩溶型圈闭和似层状礁滩相溶蚀孔隙型复合圈闭;在勘探领域和勘探深度上,应考虑多旋回构造运动形成的多类型目标和多层系立体含油的可能;同时应重视配套技术的攻关和应用,其中以地震为主的复杂地区碳酸盐岩成藏与储层预测技术、以钻井为主的油气层保护评价技术和以酸化压裂为主的储层改造及产能评价技术是重点.

塔北地区 油气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成因

闫相宾 李铁军 张涛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北京

中文

421-427

2006-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