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绿洲打井与地下水位变化研究 ——以民勤县和张掖地区为例

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而蒸发强烈,水资源是制约干旱区发展的”瓶颈”.然而地表水资源分布时空差异大,丰水期、枯水期变化显著,相对而言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储量较为稳定,对于干旱区发展,特别是绿洲灌溉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合理地开发地下水,会打破由地下水维持着的水土平衡、水盐平衡以及水与生物的平衡,当气候变干旱时,地下水对地表生态演替的缓冲和调节作用减弱.地下水位降低,不仅会使植物缺水而死,还会引起水质矿化度升高、土地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近年来,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出现了一股打井热的风潮,并且井的密度和深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地下水超采及由此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不仅关系到当前人们的切身利益,更对今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环境科学 绿洲打井 地下水位 生态环境 水资源 绿洲农业
南忠仁 李易麟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甘肃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1-195
2006-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