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京地区两次持续重污染特征及对比分析

本文从高浓度污染的特点和天气气象条件分析了2004年10月7日-10日和12月1日-3日北京地区出现了两次持续重污染事件过程、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异同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重污染过程中气象条件均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传输,局地和区域尺度内大气污染扩散能力弱,大气层结稳定、近地层逆温明显、风速小、湿度大.重污染过程期间均有持续性大雾天气,进一步加重了污染程度,能见度差.(2)污染特征表现为:第一次(10月份)的重污染具有明显的局地污染性,高浓度污染主要发生在北京市城近郊区,在城区存在明显的近地面风场辐合区,第二次(12月)的重污染范围比较大,属于区域污染;(3)气象条件和局地污染源的排放对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和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和密切关系,两次重污染期间三种主要污染物(PM10、NO2、SO2)的日变化特征不同,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也不尽相同.(4)重污染形成之前有1-2天的污染物不断积累过程,但明显的天气系统和冷空气过境能够使污染物快速扩散,浓度迅速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北京地区 大气重污染 时空分布 气象条件

张小玲 徐晓峰 刘洁 李磊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北京市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分析中心,北京,100089 北京市气候中心,北京,100089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成都

中文

254-261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