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次低涡暴雨分析
运用卫星云图、雷达同波、Micaps常规及物理资料,对2005年6月5~7 日发生在广西一次低涡暴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0hPa强辐散作用、低层切变线靠近高层辐合区,以及地面倒槽辐合区强上升垂直运动的耦合诱生低涡.本次暴雨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主要输送层在925hPa.低层偏南风风速的突增对暴雨增幅作贡献.雷达径向风速分布揭示了本次暴雨中存在尺度很小的边界层辐合、低层冷平流的动力触发作用.倒槽区强烈上升气流、南侧下沉气流,与低空偏南气流及地面倒槽的偏南地转流场、200 hPa反气旋向南的辐散气流,构成了次级环流,是低涡暴雨持续的动力机制.
低涡暴雨 高空强辐散 边界层辐合 暖平流 次级环流
杨宇红 王庆国 熊文兵 郑宏翔
南宁市气象局,530022 广西区信息中心,530022 广西区气象局,530022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820-825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