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连地区大暴雨成因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2005年7月25日大连地区及渤海海峡发生了大暴雨天气.利用NCEP(1°X1°)资料、每6小时的常规地面资料、每12小时的常规探空资料、每6小时一次和加强观测逐时测站降水资料、以及每30分钟的多普勒雷达等资料等资料对这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客观分析发现:中高纬度冷空气不断补充加强,对流层低层渤海内有中尺度气旋发展及对应地面的冷暖锋为本次过程提供有利的大中尺度背景场;低空急流为雨区输送大量水汽;大连地区有暖舌发展,为上升运动提供能量;并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南部位于中心区,辐合辐散配合上升运动,促进强对流发展及强降水的发生.分析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发现这场大暴雨的特点是:降水最强时回波达到40dbz,高度10公里;零速度线呈”S”形变化,上空有暖平流和辐合场的存在;强雷达回波纵向移动有利于形成短时暴雨-大暴雨;多普勒雷达VWP风廓线2公里以下高度层变化非常激烈,说明在这一高度层上有强暖平流,为这次降水过程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也为这次暴雨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暴雨 低空急流 雷达回波 速度场分析

李燕 何玉科 薄兆海

大连市气象台,大连,116001 大连市人影响天气办公室,大连,116001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成都

中文

648-654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