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8日广西梧州特大暴雨过程雷达、物理量场诊断分析
对于6月6日-8日的这次广西境内强降水过程,在分析了不同时次的高空环流形势及天气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参考各种能量场,物理量场以及几种相关指数,我们从降水产生的条件,雨带位置及强度的变化及其与各背景场、指数场间的反映等方面来分析这次降水.其中急流、水汽通量、涡度、垂直速度在各层次上的形势特征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同时K指数及SI指数在这次过程表现出的预报意义明显,但CAPE的反映不好.另外,以梧州地区作为强雷暴发生地区的代表来分析该地的雷达回波,回波图上显现在该地长时间停滞的强对流系统及其中小尺度的涡旋的存在是造成该地如此大降水的原因之一.
强降水 暴雨过程 能量场 物理量场 雷达回波 高空环流形势
陆井龙 黄威 陆丹 董良淼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510275 广西区气象台,南宁,530022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52-59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