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
通过对中国气象台站观测的冻土气象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中国冻土分布的时空演变规律.主要分析了中国冻土分布的季节变化,开始冻结的日期分布,开始解冻的日期分布,冻结的时间长度分布以及中国冻土的深度的空间变化,同时也分析了上述特征的时间变化.主要结论如下: 中国冻土分布十分广泛,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影响的面积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70%.按照决定冻土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主要自然因素的综合特征,可将冻土划分为三个东部,西北,青藏高原三个区域.在东部区域从最北端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到长江流域都有冻土分布,在个别年份冻土的范围扩展到浙江,湖南,福建等省份,在中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都有广泛的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分布.中国东部地区冻土的分布主要表现为纬度地带性规律,而青藏高原冻土分布主要表现为高度地带性,西北地区则兼而有之. 中国季节性冻土具有显著的年内变化特征,季节性变化明显,冻结主要从9月开始,由北向南逐渐推进,在冬末春初我国的冻土面积和深度都达到最大,北方部分地区以及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冻结深度超过了100cm,部分地区超过了200cm.在夏季,季节性冻土面积不断减少,八月份达到最小.而秋季,春季则是过渡季节,秋季冻土面积和深度不断增加,春季则相反.从冻结时间长度来看,大小兴安岭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季节冻结区冻结时间长度最长,其时间长达半年以上,江淮流域冻土的冻结时间最短,只有两到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来,中国地区的冻土总体表现为最大冻土深度减小,冻结时间推迟,融化时间提前,冻结持续日缩短,多年冻土面积萎缩,以及冻土下界上升的总体退化趋势.冻土的主要转型时期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同时在一些地区的冻土也有不同的变化,例如在东北大兴安岭部分地区,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青海东南部部分地区冻土是总体是呈增加的趋势的.
冻土分布 空间分布 年际变化 冻土气象观测 冻结时间
陈博 李建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444-1473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