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结构日变化的高分辨模拟对比
本文采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分别选用两种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MYJ、YSU)和三种陆面参数化方案(SLAB、Noah、RUC),对2004年7月1日08时~7月4日20时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的结构进行1km的高分辨模拟.对比分析了近地面层风场、温度场以及边界层的日变化特征,结果发现WRF模式基本模拟了北京夏季边界层的日变化特征.在边界层方案中,MYJ方案描述的边界层结构较YSU方案合理.Noah陆面模式较好的反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无降水时,风速及边界层高度对于陆面过程不敏感,而降水发生后,陆面过程对于边界层结构的影响增大.各方案模拟的城区风速明显偏大,这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城市建筑物的阻力作用.
北京地区 夏季边界层 结构日变动 高分辨模拟
陈炯 王建捷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北京市气象局,北京,100089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49-357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