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平台转移项目中CMM过程的应用——比较CMM实施对项目的影响
CMM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的缩写,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应美国联邦政府的要求开发的一种用于评价软件承包商能力并帮助其改善质量的方法.1991年,CMM1.0版本面世,1992年,他们又推出了CMM 1.1版本.CMM提供了一个评估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以及工程能力的标准,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最实用的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和软件企业成熟度认证标准.CMM标准共分为五个级别:初始级、可重复级、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从低到高,标志着软件生产的计划度越来越高、生产周期越来越短、成本也越来越低.它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帮助一个组织通过基于模型的软件过程改进而达到使其软件过程向更高的能力成熟度等级迈进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组织必须建立自己的软件过程,并依据CMM模型要求对此过程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软件过程,再次评估自己的软件过程以期达到更高的成熟度等级或防止自己的过程能力退化.如此循环最终使一个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趋于高度的成熟.本文介绍了主机平台转移的背景,项目实施过程,比较了CMM实施前后对项目的影响,并且谈了对实施CMM过程的体会。
主机平台转移项目 CMM过程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丁祖浩
中国航空结算中心应用开发部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27-228
200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