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致宫颈癌的分子机理与基因治疗及疫苗研究(综述三)
由于HPV16至今无体外培养体系,以完整的病原体制备抗HPV16的疫苗困难很大.随着分子免疫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机体免疫接种获得保护是由于机体对病原体的某些成分产生免疫应答,而无需完整病原体的存在,在这一认识的启动下,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分离或体外重组有效的保护性抗原,制成蛋白亚单位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成为可能.20世纪90年代的Wolf”1”和Ulmer”2”分别发现裸DNA肌肉内接种可引发机体免疫应答.从此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的尝试蓬勃发展,被称为”第三代疫苗”,成为当今分子免疫学的热点.在上述启示下,本文开展了抗HPV16的核酸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它将为HPVs诱发的相关疾病包括癌瘤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开辟新的有效途径.无疑在理论及应用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分子机理 基因治疗 核酸疫苗
司静懿 陈浩 李昆 宋国兴 刘世德 徐建青 刘朝奇 许雪梅 陈连凤 吴璐
100005,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84-88
2002-04-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