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毛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研究
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是广东省农田的第一优势鼠种,占害鼠总数的50%以上.该鼠除严重为害粮、油、糖、果、菜等农作物外,还掘洞毁坏水利设施,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疾病.广东省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防治农田害鼠,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由于持续多年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药,近几年来已出现鼠药的适口性下降、防治效果逐年降低的现象.而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经过多年的抗药性调查监测,发现在连续使用抗凝血灭鼠剂超过6年的地区,家栖鼠对杀鼠灵等灭鼠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和交叉抗性.如2003年广州市黄胸鼠和小家鼠已形成抗药性种群,抗性率分别为45.2%和27.8%.湛江市区1999年黄胸鼠出现较严重的抗药性,抗性率达33.3%,湖南省甚至发现黄胸鼠对第二代抗凝血剂也产生了抗药性.目前,有关农田害鼠抗药性监测的研究报道很少,为了解农田黄毛鼠的抗药性发生状况,指导科学、合理使用灭鼠药物,提高灭鼠效果,我们于2004~2006年对广东省部分地区的黄毛鼠进行了抗药性监测,本文报道结果。
黄毛鼠 抗凝血灭鼠剂 抗药性 优势鼠种 农田害鼠防治
冯志勇 姚丹丹 黄立胜 陈玉托 邱俊荣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州,510640 广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广州,51050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5-118
2006-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