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与助词”也”
在上古汉语中,”也”是一个最常用的虚词,在《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国语》、《论语》、《孟子》等六部书中,它共出现10,450次.”也”的用法比较复杂.认识这个十分常用的”也”,对于了解古代汉语语法很重要.本文的要点如下: 1.”也”主要是表示论断. 《文通》重视历代传统的解释,强调”也”表示论断.这点很准确. 2.”也”可以用于论断句,也可以用于特指问句. (1)论断句和叙事句是上古汉语的两种基本句型.句末用”也”的论断句与句末不用助词的叙事句相对立. (2)特指问句有两类.一类要求对方叙事,这种问句不用”也”;另一类要对方作出论断,这种问句要用”也”.用”也”的特指问句与不用”也”的特指问句相对立. (3)”也”与”乎”不存在直接对立关系.《文通》把”也”与”乎”等用传信和传疑对立起来,导致后来把”也”解释为表示肯定或确信不疑,实际否定了”也”的论断作用,也否定了”也”的疑问作用. 3.历代对”也”的认识. 《玉篇》、《颜氏家训》、柳宗元、《助语辞》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也”的论断作用.
《马氏文通》 古代汉语 汉语语法 虚词 助词 也
李佐丰
100024,北京广播学院语文部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67-284
2000-06-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