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穴位针刺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采用固护正气、祛除病邪的方法,研究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治末病”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以肾俞、百会穴为针刺用穴.颈动脉引流法全脑缺血7 min再灌注造模.病理学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脑片缺血性病理变化,顶皮质Ⅰ区Ⅴ层幸存神经元记数.基因芯片技术进行针刺诱导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结果:不同再灌时间段,E0.5hr组幸存神经元密度显著均高于D组、E1.5hr组和E3hr组(P<0.05),E3hr组与D组无差异(P>0.05).针刺预处理后0.5hr,大鼠脑组织表达变化大于2倍的基因共265个,20个基因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其中8个基因表达上调,12个基因表达下调. 结论:针刺预处理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该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一些针刺诱导基因表达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针刺”治末病”、”双固一通”疗法提供了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证据.
双固一通疗法 针刺预处理 脑缺血损伤 幸存神经元密度 基因芯片
王华 陈泽斌
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9-35
200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