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推进中国古陶瓷研究
以前,我们对中国陶瓷的认识,基本局限在西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古陶瓷研究和考古发掘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洛阳西周墓的发掘,发现了一批原始瓷器,种类有豆、罍、尊、瓿等,两面施釉,呈青绿色,敲击有声.根据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的进一步检测,认识到中国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瓷器.随后在郑州商城的一些考古发掘中,又确定了我国商代就有了更早的原始瓷器,这样,就将中国瓷器的历史大大向前推进了.瓷器的出现是在陶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根据考古学研究,中国早在距今万年前就开始出现和使用了陶器,也就是说中国陶瓷史已经有近万年的历史.由于陶瓷质地坚实,性能稳定,特别是瓷器耐酸防腐蚀,得以保存长远,记录了我国科技、文化、生产、生活大量的信息,其优美造型、装饰绘画,为鉴赏家所珍爱,成为我国悠久文明的见证.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窑址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有关科学研究也不断深入,其中著名窑址有龙泉窑、邢窑、定窑、磁州窑、汝窑、钧窑、耀州窑、景德镇窑、赤峰窑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工作和成果都离不开自然科学家的参与.但是从整体来讲,自然科学家参与得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在古陶瓷研究和鉴定方面,自然科学家与人文社会科学家,包括考古学家和文物鉴定专家的有机结合,或者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开展系统的、权威的、深入的文物考古研究,应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关于中国陶瓷发展和古陶瓷研究的合作问题,本文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 古陶瓷
张文彬
国家文物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6
2002-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