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草)问题研究与功能区划分
在详细查阅、收集西北地区环境变化、人口、资源、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植被建设模式、现有人工植被建设所依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技术措施、植被演替等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对典型地区现有人工植被建设成效调查分析,阐明在该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实施退耕还林(草)的原则;分析总结退耕还林(草)急需解决的理论、技术问题及该地区退耕还林(草)、恢复生态环境的中、长期研究需求;首次提出退耕还林(草)功能区和功能群的概念,阐明该区的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对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支撑程度和限制要求;在同一功能区内,由于退耕还林的措施、目标、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地域差别,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单元.据此,可将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草)划分为农林复合经营区、水土流失治理区、畜牧业生产基地、遏止沙化区等9个功能区和相应的22个功能单元.以期对西北地区的退耕还林(草)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退耕还林 功能区 人工植被 生态环境
连文海 靳爱仙 王得祥 李冬生
国家林业局驻西安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720-724
2005-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