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林透光伐20年后红松的群落地位
透光伐是红松人工更新的一种重要手段.辽宁省清原县大苏河林场1986年在次生阔叶林中进行砍大留小择伐作业,并在伐后形成的林窗中种植3a生红松幼苗,高约25cm.20年后笔者对该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透光伐20年后林冠郁闭已达到0.8,最高植株高达18m,冠层植株主要分布于9~15m高度级.所有红松不高于4m,平均高仅1.8m,3m以上的植株仅占13.9%,这表明大部分红松仍位于灌木层,同时也说明在缺乏光照的林下红松生长十分缓慢.红松20年后的存活率仍高达30.6%,表明红松幼苗比较耐荫.红松进入林冠层的几率很小,如不再次进行透光伐,红松很可能渐渐死亡.笔者认为对红松进行透光伐至少应该确保三点:(1)伐后的林窗面积不应太小;(2)林窗之间的距离至少在10~20m以上;(3)结合红松生长状况和冠层郁闭情况,定期清理灌木层植株,必要时进行多次透光伐.
透光伐 红松 群落垂直结构 次生林
胡理乐 闫伯前 朱教君 于立忠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北京农学院食品系,北京,10220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94-98
2005-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