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以来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水调节量的关系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成因,除了区域地势低洼、泥沙淤积、地面构造沉降、降水量太集中等自然因素外,作为最主要的人类活动之一,土地利用不仅改变了区域土地覆被的状况和流域下垫面特性,破坏了原生的江湖关系和水文系统,干扰了水文过程,因此,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势必加重洪涝灾害。为探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洞庭湖区水害的影响,本文以10万分之一地形图,landsat MSS,TM/E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对1960年代以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了调查,并从上地利用宏观变化对水调蓄能力的影响这一角度,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初步估算。 虽然1980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降低了洪水位,但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1980年以前土地利用/覆被长期变化的累积结果。
1960年代以来 洞庭湖区 土地利用变化 水调节量
李仁东 王宏志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430077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9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390-393
200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