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资源的价值重建及其区域差异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甚至列为基本国策.但虽然“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却未能控制住耕地的流失.且减少的耕地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地区质量较好的耕地,而增加的耕地主要是质量较差的边际土地.本文试图全面认识耕地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重新建立耕地资源价值体系,以提供一条提高耕地农业利用效益的途径。同时,也提供一条把耕地损失造成的社会、生态损失这些外部成本“内化”的途径,以便能重新建立耕地用途转移的成本核算体系,使占用耕地者付出足够的代价来补偿耕地的损失。当然,这种将“外部性”进行“内化”的过程,不能指望市场自发形成,只能通过政府的强制性干预才能实现。
中国耕地资源 价值重建 区域差异 成本核算体系
蔡运龙 霍雅勤
北京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学系,土地科学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北京,100037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433-442
200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