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问·举痛论》
《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书中有多篇论及疼痛,如《素问》的《举痛论》、《痹论》和《灵枢》的《周痹》、《论痛》,头绪纷繁,但病因不外乎”寒温”二字.其中尤以《举痛论》的论述较为完备,其对痛的临床表现(包括部位、性质及临床特点)、辨证要点及病因病机进行了详尽论述. 现代医学认为生命指标有呼吸、体温、心跳,宗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国柱老师之意尚可加入疼痛.痛证是人类最早感受和认识的疾患,原始人类在学会用火的同时,就开始用熨暖的方法缓解某些疼痛,《素问·举痛论》重视寒,可能与此习俗观念的思维积淀有关.《素问·举痛论》列举14种痛证,除热留小肠一条为热痛外,余皆系阴寒所客.本文浅析《素问·举痛论》。
痛证 举痛论 辨证论治 内经 病因病机
魏民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
国内会议
广西桂林
中文
78-79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