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非心源性胸痛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其干预

根据心理学和心身医学的文献发现,有三种心理社会因素与非心源性胸痛(NCCP)相关。首先,NCCP患者被假定有不同于非NCCP患者的认知方式。第二,NCCP患者被假定与非NCCP患者比较有独特的应对方式。第三,与非NCCP患者比较,NCCP患者被假定有更少的社会资源去应对应激。认知行为疗法包括帮助病人学习应对症状的策略和改变他们不适应的疾病信念和行为。对于不明原因的胸痛,很重要的一点是提供一个对其疼痛切实可行的病因解释,尤其是心理原因上的解释,治疗中通常教会患者如何控制疼痛和植物神经失调症状,以及控制对疾病的担优。病人和医生共同对维持间题有关的因素进行探讨,鼓励患者回家后练习应对技能,自我监测其有效性,同时用患者的行动来验证非器质性因素与胸痛的关系。

非心源性胸痛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

叶瑞繁

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神经科,广州,510080

国内会议

第八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188-190

2006-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