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核磁共振成像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布和转移规律. 方法:回顾性分析294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的MR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原发灶侵犯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和鼻咽癌分期的关系. 结果:165(56.1%)例患者发现有转移咽后淋巴结.从C1水平到C3水平,外侧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呈递减.口咽、鼻腔、茎突前、后间隙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31例(10.5%)仅出现咽后淋巴结转移,54例(18.4%)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134例(45.6%)同时出现咽后和颈部淋巴结转移.T、N0及Ⅰ期的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 结论:从C1水平到C3水平,外侧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呈递减趋势.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早期局部侵犯及上颈链、颈后三角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咽后淋巴结和Ⅱ区颈部淋巴结均为是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首站.

鼻咽癌 咽后淋巴结 转移规律 核磁共振成像

刘立志 崔春艳 李立 刘学文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介入科,广州,510060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鼻咽癌学术会议

南宁

中文

197-201

2007-05-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