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59Db的合成

对105号元素的合成始于上世纪在六十年代,1968年Flerov等人用22Ne束流轰击243Am靶,他观测到能量为Eα=9.4MeV,半衰期为0.1<T1/2<3s和Eα=9.7MeV,T1/2>0.01s的两组α活性,他们靶这两个α活性分别指定为261105和260105,这是105号元素的首次观测报道,随后在Dubna又观测到了它们的自裂变活性. 1970年Ghiorso等人用249Cf(15N,4n)反应道产生了260105,他们观测到一个1.6s的α活性,同时他们得到了能量为9.06,9.10和9.14的三组α衰变,他们没能证实Flerov等人的实验,即没有观测到能量Eα=9.4MeV,半衰期0.1<T1/3<3s和Eα=9.7MeV,T1/2>0.01s的α活性.随后,Ghiorso等人用250Cf(15N,4n)合成了261Db,用249Bk(16O,4n)合成了262Db,Ghiorso等人用的方法是根据测量这些核的衰变链然后推定母核,1977年Bemis等人用X射线与α衰变符合测量的测量方法对260Db进行了测量,他们得到了与Ghiorso等人一致的测量结果,这之后Kratz等人用249Bk(18O,4n)合成了263Db,Münzenberg等人通过观测262107及261107的α衰变子核的方法得到了258Db和257Db,之后Heβberger等人用209Bi(50Ti,xn)反应直接得到了258Db和257Db,他们得到了与Münzenberg一致的结果,随后Heβberger等人又合成了256Db,到目前Db的已知同位素中259Db仍处于未知的状态. 本实验将用241Am(22Ne,4n)反应道,用α衰变链的方法去鉴别259Db.本文还介绍了实验装置及实验等等情况.

α衰变链 同位素 半衰期

甘再国 靳根明 郭俊盛 范红梅 秦芝 雷相国 徐岩冰 何建军 吴晓蕾 周小红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2001年放射性束物理研讨会

北京

中文

7-10

2001-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