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中国人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报道
目的:探索Bryan颈椎间盘假体应用于中国人的手术操作要点和早期治疗效果,观察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材料与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本院连续进行了8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2个节段)行颈前路间隙减压,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进行临床(JOA评分和Odom评级)和放射学(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评估,对植入节段术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进行系统的放射学研究测量.全部病例均进行CT或MRI扫描,确定假体在置换间隙是否偏斜及置换部位是否存在早期异位骨化现象.结果:83例患者中,65例随访至少12个月.术后全部患者的Odom评级均改善,JOA评分由平均8.7分上升至15.5分.未发现假体下沉.置换节段稳定并于恢复了部分正常伸曲活动范围,术后早期平均4.73°(3.7°-5.9°),术后12月平均8.12°(5.8°-13.6°);未发现明显的前曲丢失.随访中CT或MRI扫描显示77个节段中有14个节段的假体金属终板的偏斜<1.5mm,4个节段偏斜在1.5mm到3mm之间.仅有两例在置换节段中出现异位骨化现象.结论: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术后伸屈和侧屈位X线片上显示恢复了相应节段的运动水平,同时在置换的1至2个节段取得了良好的前方减压治疗效果和术后即刻稳定性,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颈椎病 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 手术操作 异位骨化现象
王岩 张雪松 肖嵩华 陆宁 王征 周密
人民解放军总院骨科,北京,中国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113-118
2006-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