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杂交的技术关键及其应用
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简称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其原理是应用已知碱基顺序并带有标记物的核酸探针与组织、细胞中待检测的核酸按碱基配对的原则进行特异性结合而形成杂交体,然后再应用与标记物相应的检测系统,通过组织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被检测的核酸原位形成带颜色的杂交信号,并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内定位.本文主要就原位杂交的技术关键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 1 原位杂交技术简介原位杂交是1969年由美国耶鲁大学Gall和Pardue首先创立的,他们用爪蟾核糖体基因探针与其卵母细胞杂交,确定该基因定位于卵母细胞的核仁中.原位杂交与其他杂交技术相比,其最大特点是杂交可以直接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进行.因此,原位杂交既可对靶核酸分子进行定性、定量,还可对其进行定位.被测的靶序列可以是细胞内特定的基因或mRNA,也可以是被感染的病毒核酸分子. 2 原位杂交的技术关键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四、原位杂交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五、展望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病理
刘勇 杨海玉
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
国内会议
湖南大庸
中文
96-99
2006-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