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人体结构研究进展和应用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于1989提出了”可视化人体计划(Visible Human Project,VHP)”.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与Colorado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于1991年8月签署协议,由Colorado大学进行人体结构数据的采集,10月完成三维重构.Colorado大学采用的方法是将人体标本低温冰冻后,首先获得标本的CT和MR,然后用工业铣床逐层铣切、逐层照相,输入计算机获取人体连续横断面图像,然后进行人体结构的三维重建.该研究小组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套人体结构数据集.我国钟世镇和张绍祥分别获得中国人数字化人体数据,并开展相应计算机辅助解剖研究.目前数字化人体即”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而且在相应的器官、组织细胞甚至亚微和超微水平都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尤其是结合CT、MRI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提供了丰富的指导性的解剖学资料.本文将以解剖结构研究为主要内容分为5个部分阐述人体、器官(脑组织、颞骨、听觉器官)、组织细胞以及亚微和超微水平数字化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尽量结合一些相关的临床应用来描述数字化人体研究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可视化人体计划 三维重建 耳蜗 毛细胞
孙建和 胡吟燕 翟所强 李兴启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853
国内会议
宁波
中文
84-88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