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儿童脑死亡的临床研究进展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不可逆性丧失,而通过先进的生命支持疗法尚可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心跳和循环.脑死亡状态绝不可能拖延很长时间而成为慢性病程,通常在全脑功能停止后1周内出现心跳停止,但也有心跳维持长达15 d甚至更长的报道.脑死亡实际是一种人们尚不十分熟悉的特殊死亡状态. 50年代末,随着ICU的发展,欧洲的神经学专家们注意到借助呼吸机和药物人工维持生命的一种特殊昏迷状态,并称之为超昏迷或不可逆性昏迷.1959年Mollaret首先提出”脑死亡”,但当时还未将脑死亡与死亡完全等同起来.1966年国际上首次制订出脑外伤患者的脑死亡诊断标准.1967年南非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供体就是一位因车祸所致脑死亡的患者.直到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和研究,首先提出脑死亡就等于死亡,并制订了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使脑死亡诊断逐步规范,并被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所接受.我国在此领域起步较晚,70年代末才开始探讨脑死亡,1986年在南京草拟了第一个成人脑死亡诊断标准.1989年在丹东制订出第一个小儿脑死亡诊断标准试用草案.本文探讨,一、脑死亡的临床表现,二、小儿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脑死亡 儿童脑死亡 脑功能 生命支持疗法 ICU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樊寻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100045

国内会议

2004急危重症论坛

北京

中文

1-2

2004-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