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语教材用字的地域分布与频率统计——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中国大陆对比

汉语,中国大陆称”普通话”,台湾称”国语”,东南亚称”华语”,是全球华人的共同语,遍布世界各地.但把它纳入9年基础教育体系中,作为中小学校必修课程的,目前只有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5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些区域,汉语虽为母语,但语言地位不同,再加上社会文化环境差异,各地教育部分别自行制定教学大纲,自编教材进行教学.但小学阶段,都把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学多少汉字才够用?学哪些汉字最实用?一直是海内外华语教学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大华语”(World Chinese)角度,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中国大陆等地的主流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定量分析1,呈现基础教育阶段汉字在静态地域分布与动态出现频率上的共性与差异,提出一个跨区域的华语教学字表与分级方案。

中小学语文 基础教育体系 课程标准 教材改革

王惠 余桂林

新加坡国立大学 商务印书馆

国内会议

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

厦门

中文

97-104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