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铃薯产业化探索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居第4位,世界马铃薯种植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hm2左右;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达500万hm2,年产量6000多万t,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我国加入WTO后,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日趋减弱,马铃薯以其高产、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然而,农业部官员坦承,我国马铃薯的单产水平仍然较低(仅为17 t/hm2左右),与世界平均单产(35 t/hm2左右)还有较大差距;且我国马铃薯用于加工业的比例极低,真正用于加工薯片、薯条和全粉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发达国家有70%至80%的马铃薯进行加工升值),使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综合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局限.另外,2006年5月29日,以日本为首的国际市场正式开始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涵概130多种蔬菜和水果,其中就包括马铃薯,即含量不得超过0.01 mg/kg,当产品中残留物超过这个标准将被禁进口或流通,面对发达国家设定的”绿色贸易壁垒”马铃薯的发展必须由数量型过渡到质量型、健康型.如何尽快地与国际市场接轨,按国际化的要求来规划,发展马铃薯产业;如何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的精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产业化,已成当务之急.本文研究我国马铃薯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及 解决途径。
马铃薯 马铃薯产业化 种植模式 产品竞争力 精加工
刘彦军 李寿如 王静刚
辽宁省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本溪,117000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29-32
2006-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